韩文鑫,1966年出生,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葫芦岛市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葫芦岛市文艺理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著有《走廊地带六千年》(上下)、《泳装和这座城市》、《超越梦想》等作品。另有小说、散文、评论等作品散见国内报刊。他说,被称为作家,他总有些不大自然,虽然这些年写过一些东西,但是,和他心目中的作家艺术家,还有些距离。
接受采访时,韩文鑫说:真正的文学艺术家,追求的终极目标,只在作品的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不仅仅是在哪家著名杂志上发表,也不是指获得过什么奖项,它指向的,是作品在人心中的地位和份量。比照这个目标,他在文艺创作上的差距可想而知。在这条路上,真正的起步,还没有做到。
韩文鑫是正宗的“60后”,他说,这一代人,在人生的最初阶段,还算幸运。“低标准”已经过去三四年,吃得虽然不算饱,好在没有真正挨过饿。当过几天“红小兵”,在作文里也曾宣誓要当“革命小闯将”,但也只是宣誓了一下。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高考恢复了。一夜之间,出身不再管用,人人都要凭本事吃饭。
中国正在拨乱反正,人们的生活沸腾起来。书籍很少,互相借着看。好作品出来一个响一个,人们口口相传。《哥德巴赫猜想》轰动全国,人们都知道了陈景润。于是,在大人的鼓励下,韩文鑫要向数学家学习,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了。学习压力大,枯燥乏味生活中,难得的温馨来自“不求上进”的偷偷阅读。在一个暑假,他捡起姥姥家炕头的一本没有封皮的书,知道了青蛙王子的故事。穿冬衣的时候,在公社供销社的货架上,他发现了一本叫《赵树理小说》的故事书。一边阅读,一边自责,然而,故事、人物让他欲罢不能。
初中毕业,为了变城市户口,韩文鑫考入锦州第一师范学校。吃上了商品粮,注定是个公家人了,于是,可以读大书了,接下来,买书、借书不可收拾。他不敢想去当个作家,因为作家哪是说当就当的!最终敢想了,是因为不服气。他看到一本新少年,封面介绍了一个女孩子,名叫庞天舒,小小年纪,居然发表了好几篇短篇小说。一个女生,居然能发表小说,作为学习不错的男生,岂能甘于其后。于是,韩文鑫放弃了学好数理化的目标,不可救药地成了一个“文青”。
他说,敢情文学这东西,粘上就抖落不开。韩文鑫锦州读书三年,交下的朋友,多半是“同好”。毕业工作后,主动靠近的,大多是文学路上人。一路走来,人生文学,文学人生,文学给了他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回想起来,得意的事情,多是因为文学。
韩文鑫从教九年,1989年在作家生活报发表第一篇小说《调资风波》。1992年调入当时的锦西日报社,从此写作谋生,非虚构写作为主,虚构写作为辅,这段经历为后期写作文史及纪实文学作品打下了的基础。
2008年,葫芦岛历史文化丛书历史卷《走廊地带六千年》上下两册问世,总计22万字,由韩文鑫编撰完成。这是葫芦岛建市后的第一部“通史”。
2010年,韩文鑫应邀参加辽宁省作协举办的“文学擦亮城市”系列写作计划,发表散文《山海长卷三百里》和报告文学《超越梦想》。
翌年3月,韩文鑫投书辽宁日报,参加了辽报在全国反响巨大的“重估当代文学批评”系列主题讨论。辽报以整版篇幅,发表了韩文鑫的《热望重估之后降临一个文学新时代》一文。编者按说:(韩文鑫)两次写来表达自己不同于专家观点的文章。……他认为,(系列重估策划)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辽报及辽宁,超出了文学及文化,而文学批评正在迎来新生,传统批评家队伍以外的批评力量正在形成。这期文章,被广泛转载,反响波及全国,30多家网站都作了专题报道。
2012年,韩文鑫在石文光、于学利等领导同志的支持下,开始了纪实文学《泳装与这座城市》的采写。2014年泳博会期间,这部32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由沈阳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第一部系统全面记述兴城泳装产业发展,和近年市委市政府以此为支点,推动城市转型的作品,体现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多方面的价值。
在采访的最后,韩文鑫说:文章千古事,甘苦我自知。文艺事业再次迎来新的变局,今天的文学人,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是每个作家艺术家都要认真思考的事。希望我市文艺同仁在挑战面前都能有所成就,有所建树。
韩文鑫建议: 一座城市的发展速度,往往快于这一区域的文化发展。成熟的文化是多年积累,碰撞 ,融合,发酵,再经过人文提纯,才能取得相应的成绩。这个过程中,文学艺术工作者责无旁贷,文化发展环境也非常重要。因此,从环境建设入手,发挥人的能动作用,至为关键。从我做起,脚踏实地,有所作为,让我们以此共勉! |
新媒体中心 王盼 张天宇 编审 夏惠东 刘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