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自菲为 “没有漂亮的身段和亮丽的双眸,也没有显赫的家世…….,可她俨然骄傲着自己那似水的梦。
也许是少年时隐僻内向的缘故,家里的收音机似乎是她唯一的伙伴,用她的话说:“它陪我走过了孤寂的童年,趟过了懵懂的少年”。
于是,一颗文学的种子便在她的心中悄然萌芽。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她,时而纠结着迫切书写的忧郁,也时而执拗着不抒不快的刚正不阿…虽然,她知道自己只是沧海中的一粒沙…….
青春萌动的她,不无渴望着释放的灿烂,不无坚定的涉足于美丽的憧憬……
那是2008年初,偶然间她拿起了笔,洒然写下《我家的两个孩子》和《我家有女初长成》。也许是老天不想让本该蓬勃的青春拘泥于沉寂的缘故吧,一周之内,投出去的两篇文章竟在《葫芦岛晚报》上相继刊载了。从此,那些变成铅字的散文、评论、诗歌、小说常常给她带来无与伦比的喜悦,令她一发不可收拾,几年之后,她真的成就了自己的作家梦。
这个外表粗拉、内心细腻的女子就是以 “兰花草“的芳名享誉葫芦岛文艺论坛的女评论家刘玉华。
近十年来,她发表和获奖的主要作品:《鸟之拍翅,鱼之游水》一文在2012年葫芦岛连山作协举办的“连山文学奖”活动中荣获文学评论创作奖,刊发于《鸭绿江》2012年第3期;影视评论《<潜伏>:信仰的力量》在葫芦岛市文联举办的“红色记忆”征文活动中荣获第三等奖(2011年);歌舞剧评论《奇葩绽放璀璨沈城》在葫芦岛市连山区旅游局举办的“品读家乡景,快乐连山行”活动中荣获三等奖(2012年);画评《与鹤共舞话写人生》刊发在国家级刊物《神舟》2012年第9期;散文《走进大连》在大连举办的“生态科技创新城杯”的征文活动中荣获优秀奖(2013年);小说《七点一刻》2013年发表在辽宁作家网等等。
其实,她的年纪并不算大 但阅读过她的文章的人,无不为她那字里行间的深沉博爱而赞叹;无不为她那灵思的敏锐而折服;也无不为她在散文中流淌的诗意而动情;无不为她在评论中穿梭的散文而感染。真的,她那如年糕一样津道、如动作片一样让人眼前一亮的文字,就像与桌前一杯茶、手中一片书的人边聊边斟。不难看出,她在用自己独特的笔触,摒弃传统散文的繁冗,废除常规评论的枯燥,她在用自己的生花的妙笔还原文学的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传递生活的美感经验和美感取向。
比如在《鸟之拍翅,鱼之游水》文学评论一文中,其超凡脱俗的地方就是通篇见不到一处条条框框的理论阐述,但字里行间中又不缺少评论的味道。当你读完之后,如同看老梁说天下一般让你意犹未尽,这种情绪有来自小说原著的更有评论本身的。正如同道人所说,这篇文章与传统评论最大的区别在于它能独立成篇,摒弃了评论本身依附原文的弱点。也许因此缘故吧,她的很多作品受到地区业内人士的广泛好评,尤其评论类文章颇有影响,被业内同行誉为地区文艺理论界的明日之星。
如今,人在中年、并已成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担任葫芦岛市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葫芦岛市影视艺术家协会影视评论部负责人的她, 以然在地区文化新路的开拓之中,更加勤奋刻苦的耕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