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电影《你好,李焕英》观后
叶 星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贾玲首部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你好,李焕英》实时票房已经突破40亿,超越《唐人街探案3》,登上内地影史票房榜的第5位,贾玲也籍此成了内地票房最高的女导演。李焕英的故事,无疑成为今年春节中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
一
“讲个笑话,你可别哭。”这几乎成了《你好,李焕英》的广告语。最好的电影,就是把心掏出来。2001年的一次事故,成为当年刚刚踏入中戏校园、师从冯巩学相声的贾玲心中永远的痛。妈妈的意外离世使19岁的贾玲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起大落,一心想要成为妈妈骄傲的她,却深深陷入了“我当你一回女儿,连让你高兴一次都没有过”的自责之中。思念成疾的贾玲拼命回想妈妈的样子,想要留住妈妈,表达自己的遗憾。但她知道,只能以艺术形式把这些情感表达出来了。实际上,贾玲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就是想把自己记忆中的妈妈,通过温情而真挚的艺术手法介绍给观众,希望大家认识她。“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李焕英,既是我的妈妈,也是她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电影既是作为女儿的贾玲献给妈妈的一份特殊礼物,也是作为编导的贾玲对过往记忆的折射与解剖。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那些说贾玲靠妈妈炒作的人,心里一定没有过真爱。突然失去至亲的遗憾,没有经历过的人不会懂得。亲人离去带来的影响远不止眼前的悲伤,还有一种无尽的空漠——血缘“嘣”地断了,你只能飘着活,故园依旧,却是山河有异。这部让人笑中带泪的影片最终能够实现逆袭,成为今年春节档影片中最大的黑马和赢家,既是预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正是氤氲在母女间的这份简单、纯粹、诚挚的浓浓亲情,触碰到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引起亿万观众的共情共鸣,从而产生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共振同频,有灵魂的艺术更能打动人。
二
剧本作为一剧之本,是电影的基石。好莱坞最紧缺的人才,从来不是导演或明星,而是一流的编剧。可惜很多影视人并不懂得这个道理,还是一味砸钱弄特效,整大场面,请巨星站台。贾玲虽然是第一次当导演,但她很懂行,知道把钱花在刀刃上。这部电影荟聚了6位编剧打磨剧本,足以证明贾玲的明智。当然,《唐人街探案3》也有5位编剧助阵,但透过华丽的异国风情、喧嚣的宏大场面、玄幻的特效镜头,影片的情节、情感内核反而显得弱化了。原本半个小时就能说明白的案子,杂糅了悬疑、探案、动作、网游等多重元素和过多的广告植入,感觉把力量用错了方向,缺少对电影艺术的敬畏与初心。这或许可以解释《唐人街探案3》虽然投资很大, 却败给《你好,李焕英》的原因吧。
相反,李焕英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是安排得都很巧妙,段子非常多,可以让观众从头笑到尾,这显然是编剧的功力所在。实际上,这部影片的雏形,就是贾玲2016年在《喜剧总动员》上表演的同名小品。作为改编自真实经历的电影,贾玲无疑投入了最真挚的情感。她花了4年时间,倾注了自己对妈妈所有刻骨铭心的爱,也把藏在心里的遗憾全都说了出来:“妈,我给你买了冰箱,双开门的;妈,我给你买了一件皮大衣;妈,我现在是一名喜剧演员,好多好多人喜欢我;妈,我终于有出息了,对不起,没来得及让你过上好日子。”特别是影片中很巧妙又出人意料的细节插入,最后都一一呼应,体现了编剧团队的独具匠心。比如,穿越回1981年的贾晓玲,本想帮助李焕英改变命运。却不知妈妈其实提前一步也穿越了回去,并默默配合着女儿。“你以为你很爱妈妈,结果妈妈比你想象中更爱你”。电影中这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其实是母亲与女儿内心的照视,在跨时空的回望叙事中诉说自己的真实心愿。实际上,在很多你看不到的地方,妈妈的爱其实一直都在。李焕英本可以拥有一个更鲜活的属于自己的人生,却因为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明知未来会有许多风雨坎坷而甘愿“重蹈覆辙”。“可我妈那时还不会在补丁上绣花啊……”恍然大悟的贾玲痛哭着奔跑的一组长镜头,巧妙地将母女间两次“穿越”连接起来,妈妈善意的欺骗顿时化为浓浓亲情的铺垫,成为全片最催人泪下的桥段。
三
有笑有泪,便是人生。电影并非小品的拓展与复刻,也不是过度的私人缅怀,更像是贾玲用自己最擅长的喜剧形式,把中国母亲共有的无私奉献、忘我操劳的平凡而伟大形象呈现给观众。尽管这部影片的内容和层次还稍显单薄、不无缺憾,但注入灵魂的真挚真诚完全可以掩盖这些瑕疵。可能这并不是贾玲最好的作品,也不是张小斐、沈腾、陈赫塑造的最精彩的角色,但从观众的热烈回应和创纪录的票房收益上看,却能够带给中国电影未来发展一些思考与启迪。
故事是人类文化的基本元素和重要标识,讲故事是电影的本质。我们正处在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为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搭建了更加宽广的舞台,提供了无限的素材,拓展了崭新的空间。中国电影需要像《拯救地球》《战狼》这样展示中国精神、彰显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的大场面的鸿篇巨制,同样也离不开那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响应时代号召并投身历史洪流中震撼人心的小人物,希望能有更多的文艺工作者,将目光投向那些像李焕英一样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用心去讲好充满人情味、接地气、有温度、平民化的中国故事,共同谱写新时代的华彩乐章!
作者简历
叶星,男,汉族,1970年7月出生,1992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管理类硕士学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葫芦岛市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市影视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民族文学》《作家文摘》《环球时报》《新湘评论》《文史天地》《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民族报》《北京日报》《辽宁日报》《鸭绿江》《党史纵横》等报刊。作品曾多次获奖,并入选各种选本、合集。代表作《冉庄的记忆》获《人民日报》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征文二等奖,与著名文史学者张宏杰合著《曾国藩的友人与敌人》等书,参与10集大型纪录片《中国司法之路》的文字统筹工作,2019年入选“辽宁十佳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