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共和国老兵
1、
2018年11月份,上级指示退伍老兵到社区登记,在登记的过程中发生了这一奇妙的故事令我终生难忘。
11月份的天气渐渐冷了,东北已经进入了冬天。我们家的楼门口突然贴出一张通知:凡是退伍军人,1 、军队转业干部;2、退役士兵……带着户口本、复员证、身份证、退休证到社区登记。这个通知与我有关,我就是一名退了休的退伍军人。
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让退伍的老兵们很兴奋,国家开始关心退伍老兵了。同时小道消息也很多,我最爱听的是国家要给退伍的老兵补钱。不管这个小道消息是真还是假,反正老兵登记不能是坏事,国家成立了退役军人事业部,这个部门是专门为退役老兵服务的。
看过通知,我立刻想起一个最严肃的问题:我的复员证在哪儿呢?是不是丢了?已经好多年没见到这个红色小本本了!刚从部队回来的头几年还看见过,说明我的复员证没丢!这些年来多次搬家以后再也没见过复员证,因为复员证没用。话又说回来没用归没用,可谁也不愿意丢了,终究是个念想,证明我当过兵,证明我穿过绿色军装。如今,情况有了新变化,我们这些退伍老兵复员证有用了,退伍的老兵要带上复员证到社区登记。
我的复员证到底哪儿去了呢?找,一定要找到复员证,我的复员证肯定没丢!夹在哪本书里了?还是压在葙子底了?发动全家人天翻地动地找,还是没有找到。无奈,我只好到社区去问:咋办?
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等上级通知,不是你一个人,大多数丢复员证的人跟你讲述的情况相似。
等到通知了,复员证丢失的退休人员带上退休证和身份证到市人社局档案科去查档案,档案里有你本人的入伍登记表和退伍登记表,这两张登记表能证明你当过兵又是退伍军人。
听说人社局档案科这几天挺忙,都是退伍老兵查档案的,我害怕人多,从周一等到周五才去,这一天早上下点小雪,天气很冷,我以为这样的天儿人能少点。上午十点多钟我来到市人社局档案科,屋子里面乱哄哄已经有好几十号人了。
人社局档案科是一个比较大的办公室,由于外面天冷,等候的人们都在屋子里,档案科有五名女工作人员紧张地忙碌着。
“后来的就别排队了,今天上午办不完了。”一位女工作人员一边复印一边喊。
“美女,这是我的证件。”就在这个档口,我走过去递上了我的退休证和身份证。
“不收证件了,你下周一再来!”站在复印机旁复印的女工作人员不客气地对我说。
“收下吧,就剩下我一个人了。”我央求她。
“不行,一会儿来一个还有完没完!这几天给我们累坏了。”
“小陶,收下吧,他是今天上午的最后一个人。”说话的是这间办公室里年长的女工作人员,她是档案科的科长,姓张,档案科的同事们管她叫张姐。
小陶不情愿地接过我的证件,她的嘴里还小声地嘟囔着,不知道对我有意见还是对科长有意见。
女工作人员不高兴我却暗自高兴,科长的一句话让我排上号了,今天上午的最后一位,运气不错。小陶把证件放在桌子的最后一名,抬头的时候跟我打个照面,她气嘟嘟地瞪我,恨不得咬我一口。我却很得意,我又仔细地看了她一眼,她穿着白色的羽绒服,长长的头发扎成一根刷子甩在后面腰际,衬托那件羽绒服白中有黑。她很年轻二十左右岁,高高的个子,素颜,人又漂亮,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活脱脱一个美人坯子,我在心里悄悄地叫她“大个儿美女”。
“让一让,你没看见复印机在这儿吗?”“大个儿美女”在说我,因为我站的地方离复印机很近,我碍事了。
我悄悄走开了,来到一个紧闭着的防盗门外,我站在那里想:这里不会碍事吧。
“让开!你不知道这是档案库房啊?你没看见门上写着‘库房重地’?”“大个儿美女”在说我,我又碍事了。
我蔫吧几地走开了,这一回我站在靠墙的一排金属卷柜旁边,这一排卷柜旁边都站着人,还有个闲空儿,我想:这回应该万无一失了。
“让开,处处碍事。我要打开卷柜取复印纸。”“大个儿美女”还是说我,我又站错地方了。
我连续三次站错了地方,屋子里的老兵们都笑了。“大个儿美女”看着我尴尬的样子翘了翘嘴角露出不易察觉的笑容。不过,马上又收敛起笑容严肃地绷着脸。
“今天上午就到这儿,下午一点半上班。”时间很快就到了十一点半了,工作人员中午吃饭休息。这是科长宣布的。
2、
下午一点半我准时来了,上午没办完的老兵们也来了,还有新来排号的人陆续往里进。不过,工作人员却没到齐,有的人来了,有的人没来,科长开会去了。“大个儿美女”来了,她坐在放有复印机的办公桌前没有工作。
屋子里好安静,老兵们都在默默地等待着。
在屋子的一个角落里有几个老兵开始唠嗑,他们相互不熟悉都报出自己所在部队的番号。其中一个年龄大的老兵报出的番号把我震住了。
“我是十五军四十五师一三五团的。”这位老兵离我不远,屋子里又安静,老兵的番号让我听得清清楚楚。
“上甘岭!十五军!四十五师!一三五团!是抗美援朝打上甘岭的!军长是秦基伟!你参加过上甘岭战役?”老兵报出十五军四十师一三五团,我立刻惊讶地大喊一声。
不是我故意喊叫,更不是我故弄玄虚,是因为我刚刚看过十五军四十五师一三五团和上甘岭的资料,上甘岭的故事还留在我的记忆中。更没让我想到的是,在这里遇见了打上甘岭战役的老兵。
由于我的惊讶,由于我说话的声音很大,那个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老兵看着我,档案科里所有的人都着看我,还有那个穿白色羽绒服的“大个儿美女”。
“是啊,我参加过抗美援朝,我们一三五团是打上甘岭的,电影《上甘岭》里坑道战就是我们团打的,不过,打坑道战是我们团的七连和九连,我是一连的,我参加过上甘岭战役没有参加坑道战。”抗美援朝老兵开始跟我说话。
我的面前是一位八旬开外的老兵,他很瘦,也很精神,老兵高兴地看着我,因为在这个场合有人提起他参加过的上甘岭战役,抗美援朝老兵觉得很荣耀。
“我十七岁就当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当年就参加了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战役最关键的是咱们志愿军缺水……”抗美援朝老兵微笑着回答我的话,老兵很乐意跟我唠嗑,愿意唠他参加过的上甘岭战役。
此时此刻屋子里所有的人都看着我们俩,所有的人都在倾听我们俩的对话。“大个儿美女”靠在一把椅子上看着我们,她安静地听着。
我和抗美援朝老兵的一问一答,把我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我们仿佛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样亲切,这时候的我已经跟抗美援朝老兵一伙人站到一起了。
“上甘岭最艰难的是志愿军转入坑道作战。”上甘岭老兵开始讲述他所知道的上甘岭战役:“ 坑道内的生存条件极其恶劣,首先就是缺水,美军炮火封锁下,水无法运送到坑道,战士们手里拿着饼干和馒头因为不能分泌唾液无法下咽,更惨的是伤员由于药品缺乏,很多伤员眼睁睁看着伤口溃烂发炎,有的伤员甚至咬着床单活活疼死,由于人员密集,通风不畅,坑道里缺乏氧气,煤油灯,蜡烛都点不着,充斥着硫磺、汗臭、烟草、屎尿、血污、伤口腐臭等混合在一起的污浊气味,战士们的意志被折磨到了极限。后方不惜一切代价的运输部队也损失惨重,仅倒在炮火封锁钱上的运输人员就有1700多人。然而,送入坑道的物资却微乎其微,10月25日,134团派出40多人的一个排,往597.9高地2号坑道运送物资,这个排在途中伤亡殆尽,最后只有一包水果糖,一包沙糖,一条香烟,几十个馒头,二十个手雷,几根爆破筒到达坑道。一个苹果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阶段。电影《上甘岭》王兰的原型名叫王清珍,原空降部队卫生处副处长,年仅十七岁的她负责护理坑道中的二十多名重伤员,一个腹部中弹的战士无法排出小便,即使插上导尿管也无济于事,王清珍只得用嘴去吸导尿管,哪怕中弹负伤都没有哼一声的汉子,此时流泪不止,他紧紧地握住王清珍的手说,好妹妹,我这一辈子忘不了你呀!坑道部队的坚守,给我军后方争取了足够的时间,大批军用物质火速运往前线,精神饱满的部队正在集结,一场即将席卷两个小小高地的暴风雨正在酝酿,10月30日晚,准备充分的志愿军开始了决定性的大反攻。22门喀秋莎火箭炮在8秒之内打出了352发火箭弹,榴弹炮又对目标进了5分钟急袭,597.9高地敌军的工事已经被摧毁百分之六十五,反击部队随着炮火的掩护 ,配合坑道部队,向高地发动了总攻,敌我双方在高地上展开了厮杀。最终,我们胜利了守住了阵地,上甘岭从此扬名世界。”
这是一个英雄的故事,这是一个悲壮的故事,这是大伙都知道的故事,由于场合不同,由于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不同,今天抗美援朝老兵讲的上甘岭是那样感人,是那样动情,大伙仿佛身临其境, 大伙仿佛都是战斗在上甘岭坑道里的志愿军。
屋子里静悄悄,所有的人都安静地听着,没有人说话,也包括穿白色羽绒服的“大个儿美女”。
“上甘岭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辉煌战史。中国人民志愿军利用坑道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美帝主义乖乖地回到谈判桌上来。”抗美援朝老兵讲完以后,我开始讲我刚刚看过的上甘岭资料,“上甘岭战役是闻名世界的经典战例,也是美国的西点军校的必修课程。抗美援朝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迫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停战协定书上签字。当年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林将军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作证时候说过:我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动了一场错的战争。”
一部老电影《上甘岭》,演绎了那场气壮山河的战役,还有郭兰英在《上甘岭》里演唱那首歌曲“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上甘岭战役更是让全国人民家喻户晓。
此时等待复印件的老兵们都聚集在一起了,并且把我和抗美援朝老兵围在中间,因为我最先认出了抗美援朝的老兵,因为我先起的头,于是,我和抗美援朝的老兵似乎成了今天的主角。
“你是哪个部队的?你参加过哪个战役?”抗美援朝老兵开始询问我当兵的历史。
3、
“我是十六军四十六师的,我们驻地在长春。前辈,我在你的面前只能是个新兵,我没参加过任何战役,我参加的最大一次军事行动是唐山大地震的抗震救灾。”
“你讲讲唐山抗震救灾,让我们大伙听听。”抗美援朝老兵说。
“很惭愧,对于唐山的抗震救灾,我没有什么可讲的,我们部队去晚了,唐山大地震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我们接到命令是7月29日下午。当时,我们部队正在蛟河山区拉练,我们接到命令后军里派汽车接我们先回到长春,这时候已经天黑了,从长春车站上火车,火车开到山海关,火车不能行进了,地震把前面的铁轨震坏了,我们又下了火车上汽车,等我们到了唐山已经是7月30日中午,也就是唐山大地震第三天中午。我们部队去晚了,我们错过了救人的最佳时间,我们只能从震后的废墟里扒尸体。不过,今天我要给大伙讲一个唐山抗震救灾英雄李玉林的故事,当时党中央都不知道地震中心在哪儿?李玉林是唐山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向党中央报告灾情的人。李玉林也是复员军人,他也是一个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
唐山大地震发生以后,李玉林驱车去北京向党中央毛主席报告灾情,那是李玉林一生之中最传奇的经历,那也是唐山抗震救灾中最激动人心的故事。在抗美援朝的老兵默许下,我开始了新的讲述。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秒,唐山发生了举世震惊的7.8级强烈地震,震中烈度高达11度,百年城市毁于一旦。
“当时,李玉林那个房子没彻底倒,多亏几个大衣柜把预制板给挡住了。但他的脑袋还是被砸出了血,肩膀也砸坏了……这时候,一种声音响了。整个唐山市只能听到一种海潮似的声音:‘哗——’,那是建筑物倒塌的声音。他自己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爬出来的。直到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完情况后,他才发现自己脚上有9个很深的伤口,大的有8公分长,但是一点都感觉不到疼。脑袋流了血,肩膀也砸坏了,都没有疼痛感。
“当时,李玉林爬出来后只想去矿上看一看。当天晚上矿井里全是工人,他是工会副主席,心里着急,他出门一看吓坏了——除了一些电线杆和树还立着,其他的全倒了。他踩着废墟,顺着铁路跑。这可不是一般的地震,不少地段的铁轨都成了S形。他越看越为矿井里的同事们担心。
“从李玉林家到矿上很近,但这一天这条路似乎格外漫长。7月27日晚,李玉林所在的唐山矿共有1600多名干部、工人下了井。李玉林只是想尽快赶到矿党委,指挥营救井下的矿工。跑到矿上以后,他碰见了救护队的贾队长,问他情况怎么样。贾队长就说了3个字——‘全平了’。他急忙冲向矿党委,发现那里也都‘平’了。他是当兵出身,参加过抗美援朝。这十年兵没白当——危急的时刻他反倒冷静下来。
“这个时候得调动千军万马,除了党中央毛主席,谁说话都不灵,我只能亲自去北京了。去北京得有车。这时候矿山救护队的一位同事开着一辆红色矿山救护车过来了,他当机立断——就开这辆车。
“于是,1976年7月28日凌晨4点10分左右,也就是地震发生不到30分钟,一辆红色救护车从唐山矿出发,向北京驶去。这是唐山市第一辆“苏醒”的汽车。救护车颠簸前行之时,李玉林突然想到,最好能通过电话将灾情汇报给党中央。但此时,唐山与外界的通信已完全中断。汽车一路飞驰,竟找不到一部能拨出去的电话。早上7点多钟,一个工厂门口的电话让这辆唐山来的红色救护车“嘎”的一声停了下来。李玉林激动地发现,这部电话能拨通!门口的老大爷见他满脸是血,吓了一跳——“哎呀,你是干啥的?”李玉林简单地说明了一下,然后拿起电话就喊:请转北京!老大爷说:同志,你已经到北京了,怎么还找北京啊?原来,他们此时已身在北京通县。
“可紧接着,李玉林他们又犯难了。一进建国门,他们就‘傻’了。都说找党中央毛主席,可党中央毛主席在哪儿呀?中南海在哪儿啊?新华门准是个大机关,于是就直奔过去……车在新华门前刚停下,哗啦一下就冲过来差不多一个班的解放军战士,个个端着枪。不远处的两个民警也以百米速度冲了过来。当时那个架式,恨不得要把他拎起来揍一顿。李玉林推开车门蹦下去。两位民警一看李玉林,眼睛都直了——‘哎呀,你是干什么的,你是哪儿的?’李玉林回答说:‘我们唐山地震了。’他们看李玉林下身只穿着一件三角裤衩,浑身是血,马上就消了气,然后告诉说,新华门是咱们的国门,只有国家元首才能走这个门。
“在两位民警的指引下,李玉林最终来到中南海,来到副总理办公室。他作为代表,独自进了内厅。他披上一件修车工穿的破棉大衣,上面沾满了油,还露着棉花。李玉林走进会议室见到了中央首长,那是一张张在报纸上见过的熟悉面孔、那是一个个在电影新闻简报里见过的国家领导人,李玉林的泪水不觉涌上来:里面有纪登奎副总理,李先念副总理,以及陈锡联、陈永贵、吴德、吴桂贤。他们一看到李玉林,就一路小跑似的过来。纪登奎同志在最前边,他上来就拥抱李玉林。
“首长们,唐山平啦!”
“李玉林当时非常激动,领导同志穿的都是白汗衫。除了吴桂贤是女同志握手,其他领导都跟李玉林拥抱。他们的衣服都让李玉林弄脏了。纪登奎同志问:‘李玉林同志,你家里情况怎么样?’李玉林说:‘家里情况还不太清楚,我脱险以后,马上就上北京来找党中央毛主席来了。’纪登奎说:‘李玉林同志,你是个好同志啊!往里请!’进去以后,纪副总理就喊:‘李玉林同志,你是从灾区来的。你了解灾区的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这6个同志都听你的,你说吧,让我们干什么!’纪副总理这么一说,李玉林当时就提了三点意见:第一,赶快派解放军,越多越好,唐山好几十万人都在废墟底下压着呢。听李玉林这么说,六位领导没有一个不掉眼泪的。第二,把全国各大煤矿的救护队都派到唐山,因为整个开滦煤矿的矿井里可能有两万名夜班工人。第三,全国各省市都得派医疗队,并且要多带药品。
“事后,李玉林仍感慨无限:我来自灾区,就像侦察兵,侦察兵当然有资格充当领导的参谋。李玉林汇报完以后被请到餐厅就餐,又给他们换上了军装。
“而此时,国务院的领导们正在调动千军万马。唐山大地震救援工作开始了。”
4、
“唐山抗震救灾的老兵,我是空降兵,我参加过二零零八年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零八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中央军委命令我们空降部队立刻空降到灾区,空降到震中了解情况,直接向党中央、向国务院报告。”
我刚讲完唐山抗震英雄李玉林的故事,一直站在我的旁边听我讲述的一个老兵抢着说话了。这个老兵激动了,说话的语速很快,很着急的样子,很怕抢不上话。
“我是空降兵,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汶川大地震,汶川地震救灾和唐山地震救灾的情况完全不同。当时党中央、国务院也不知道震中在哪儿,我们空降兵在地震后马上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命令我们空降部队立刻组织十几个小分队到灾区上空空降。我们的任务是了解灾情,找到震中在哪儿,把灾区受灾的情况直接向党中央报告。空降兵最忌讳在不熟悉的地方跳伞,尤其是到地震灾区上空跳伞,地形地物不明,我们跳下去不知道是山川还是河流,尤其是到了地震灾区的上空,下面房倒屋塌,我们跳下去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中央军委的命令已经下达,党中央、国务院还等待我们报告灾情,军令如山,灾区就是战场,立刻登机出发。我们知道,完成任务胜利回来的人都是功臣,回不来的人都是烈士。在上飞机之前我们每个人都写了遗书。写遗书的那个场合无比的悲壮,那场面让人感动,那场面让人落泪。写完遗书以后,没参加小分队战友们和即将登机的战友互相拥抱。接着,小分队和小分队之间的战友互相拥抱,仿佛壮士一去不复返。”
这位空降兵老兵讲述的非常有激情,这位空降兵老兵讲述写遗书的时候,讲述分别的战友互相拥抱的时候悲壮而又感人,整个屋子里的人都在沉默之中,屋子里所有的人都注视着那位空降兵的老兵,包括那个“大个儿美女”。
“当我们的降落伞象一朵朵白云从天而降的时候,灾区地面上的人民一阵欢呼。解放军来了,来的是天兵天降。当我们降落到地面的时候,人民群众请求我们救助他们,他们有亲人还被埋在房子里,他们没有吃的,他们没医药,他们没有水喝。我们告诉他们,我们的任务是了解灾情,我们要知道哪里是震中,哪里受灾最严重,受灾的范围有多大,我们把受灾的情况直接报告给党中央,报告给国务院。灾区人民非常理解我们,他们立刻给我们带路,把我们带到了重灾区,把我们带到震中,我们用最先进的通讯设备把受灾的情况直接报告给中央军委。一个小时以后,天上又出现大批飞机,飞机开始空投饼干、方便面、食品和水,还有衣服、帐蓬、医药、锹镐等救灾工具。由于我们报告的及时。四个小时之内,十万救灾的解放军从四面八方开到汶川地震灾区,有的走铁路、有的走公路、有的坐飞机,一切给救灾部队让路!一切给救灾物资让路!”
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短短三十二年,我们国家救灾有这么大的变化。当年,我参加过的唐山抗震救灾,是唐山人李玉林开车到北京向党中央报告灾情,而三十年后的汶川大地震,是中央军委在地震后马上派空降兵空降到灾区,我们的空降兵把灾区的情况直接报告给党中央。当年,我参加过的唐山的抗震救灾是第三天才到达灾区,而三十年后的汶川抗震救灾四个小时之内十万解放军到达灾区。这么快的速度能抢救出多少条鲜活的生命啊!这就是我们的军队三十年的巨大变化!
话题打开了,等待复印件的老兵们不再寂寞了,他们都开始讲述自己当兵的经历,讲述自己当兵时所经历的重大事件,屋子热闹起来了,老兵们都七嘴八舌地和相邻的人讲述自己的经历,有的说我参加过珍宝岛战斗,有的说我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有的说我参加过“九、八”抗洪,有的说我参加过“八、四”年国庆阅兵……在档案科的办公室里热烈的场面出现了,这是老兵们的亲身经历,这是曾经的共和国卫士们的幸福回忆,他们讲述的真实,他们叙述的感人,在这个档案科的办公室里有陆军、海军、空军的退伍老兵,还有咱们的火箭军,当年叫“二炮”的退伍老兵。
由于老兵们的各自讲述,他们都有了新的名字,比如我的名字,老兵们管我叫“唐山抗震救灾老兵”,那位老前辈自然叫“抗美援朝老兵”,还有“汶川抗震救灾老兵”、“海军老兵”、“二炮老兵”……
这些已经年过花甲、年过古稀、年过耄耋的老兵们,当你看到他们在回忆当兵时所经历往事的时候,他们仿佛焕发了青春。如今他们虽然已经垂垂老矣,可他一提起当兵的历史他们仍然年轻,他们仍然充满了战斗的激情。
这时候,我看见了老兵们都动情了,因为他们都有过同样的经历,因为他们都穿过绿色的军装,因为他们为祖国站过岗,因为他们为人民扛过枪。老兵们谈论起他们当兵的往事的时候,仿佛回到了军营,仿佛又重新穿上了军装,他们似乎都忘记了今天下午来复印入伍登记表和退伍登记表的,而以为是来开座谈会,让他们回忆过去的辉煌。
还有那些档案科的美女们,她们却忘记自己的工作,一个个瞪着眼睛张着嘴听得入迷,而听得入迷的美女也忘记了自己是查找档案的的工作人员,她们把自己当成了听众,也把自己当成了退伍老兵。
5、
“我是南海舰队的,我给你们讲一讲我们南海舰队现在的情况吧!”又有一位老兵说话了,这是一位性格比较稳重的老兵,他是从海军退伍的。
“我们国家的海军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我们南海舰队,咱们国家大批军舰下水,外国人说象下饺子一样,我们的万吨055大型驱逐舰,我们的075大型登陆舰,我们的核潜艇,我们的双航母战斗群,在这种情况下,大批新型军舰服役,我们海军缺老兵,缺技术过硬的老兵,这样的老兵一时半会儿培养不出来,怎么办?中央军委下令,把已经退伍的技术过硬的老兵召回部队。我们南海舰队好多已经退伍的老兵又返回部队了,他们响应祖国的召唤,又重新穿上了军装。我们老家有就一个年轻海军退伍兵被招回了,他当兵的时候是是导弹号手,当村子里的人们知道他又要回到部队,又要穿上军装的时候,都为他感到高兴,这也是全村人光荣,临行前,全村的人为他送行,给即将返回部队的老兵披红戴花,全村人敲锣打鼓扭秧歌仿佛过年一样,那场面相当热闹。这个老兵返回部队的时候正是伏季,他遇到特殊情况了,赶上连雨天,通往县城的公路桥被大水冲垮了,通往县城的长途汽车停运了,怎么办?这个老兵归队心切,为了按时归队,他只身一个人走到县城。经过那条河的时候,他脱了外衣,头顶着衣物趟水过河水,遇到水深的地方他游泳过去了,我们的海军战士不怕水,对于畅游在大海里的水兵来说,一条大河又算困难吗?他想部队,他想战友,他想军舰,他怀念当兵的生活。老兵们,我们虽然已经老了,我们回不了部队了,可是我们所有的老兵都怀念部队的生活啊!”
当南海舰队的老兵说想部队的时候,这句话说到大家的心里去了,在场的所有的退伍老兵都怀念自己部队的战斗生活,想念自己出生入死的战友!此时此刻,在场的所有的老兵跟我一样都羡慕那个重新穿上军装的老兵;羡慕那个重新返回战斗岗位的老兵。这是不一样的人生,重新续写曾经的辉煌。祖国的召唤又一次穿上了军装,祖国的需要再一次为人民抗起枪,那位重新穿上军装的海军老兵多么荣耀,他将驾驶着新型战舰巡航在祖国的海疆。
南海舰队的老兵讲述完以后,所有老兵谈话都停止了。老兵们陷入回忆,老兵们陷入了沉思,屋子里又一次安静下来了,屋子里静悄悄。
“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在这肃静的时刻,不知道哪一个被感动的老兵哼起一首歌——-《咱当兵的人》。他的声音很轻,尽量压低嗓门,他的声音很小,为了不打扰别人。这首歌唱得正是时候,这首歌正符合大伙激动的心情。接下来,动了情的老兵们又有几个人跟着小声哼起来:“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自从离开家乡就难见到爹娘……”唱歌声音越来越大,唱歌的人越来越多了。
“嘘——”就在这时候,我把右手的食指按在嘴唇上,歌声突然停止了。“哄……”的一下子,老兵们都会意地笑了,因为老兵们都知道这是公众场合,不宜唱歌,更不能合唱。
屋子里又一次安静下来,老兵们互相对望着谁也不再说话了,他们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之中,他们沉浸在年轻时代的军旅生活。此时此刻,满头白发的老兵们心情是激动的。因为他们都当过兵,因为在他们的人生中有过当兵的历史。他们仿佛回到了过去,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代 ,仿佛又回到了他们的沸腾的军营。老兵们年轻过,老兵们奉献过,老兵们辉煌过。老兵们把青春年华献给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6、
“翁——”这是复印机的声音,在老兵们的歌声停止以后最安静的时刻“大个儿美女”把复印机启动了,极其肃静的屋子里只有复印机轻微地“翁翁”声,看得出来,“大个儿美女”也被感动了,“大个儿美女”被老兵们的谈话和所叙述的经历感动了。让这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女孩子没有想到的是,今天来到这里查档案的平凡老人,年轻的时候都有着不平凡的经历,这些平凡的老人年轻的时候都曾经为祖国站岗放哨,他们有的人在年轻的时候上过战场,比如那位抗美援朝的老兵。在过去的日子里,只要国家有灾难、人民有困难,哪里就会出现他们年轻时穿军装身影。
奇迹发生了,“大个儿美女”抱起成摞的档案袋走出来的时候,她唱起老兵们哼的那首,那是被我的嘘声制止的那首歌《咱当兵的人》。美女不是哼歌而是唱歌,大声地唱《咱当兵的人》,接着大家的歌词往下唱。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都是青春的年华都是热血儿郎。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一样的足迹留给山高水长……”
这是“大个儿美女”用歌声来表达对老兵们的尊重,唱歌的声音变了,由男生的合唱变成了女生独唱;唱歌的人变了,由退伍的老兵变成了“大个儿美女”。所有的老兵都变成了观众,看着美女工作,听着美女唱歌。
“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头枕着边关的明月身披着雨雪风霜。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为了国家的安宁我们紧握手中枪……”
老兵们不再唠嗑了,老兵们的目光齐刷刷地转向“大个儿美女”翻档案,挑材料,复印,盖章,装档案送回档案室,紧张地忙碌着。“大个儿美女”唱歌没有人阻拦,包括她的同事;“大个儿美女”唱歌人人爱听,尤其是我们这些老兵。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都在渴望辉煌都在赢得荣光。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一样的风采在共和国的旗帜上飞扬。”
年轻的女孩子,漂亮的“大个儿美女”,她用她的实际行动来诉说她的感动。她的感动又表现在她的工作中,她用她那双快速的小手挑选档案,她从档案袋里抽出一张《青年入伍登记表》,再抽出一张《士兵退伍登记表》,把登记表一张接一张送到复印机里复印,然后在复印件上加盖公章。接着,”大个儿美女”喊这位老兵的名字,用双手端端正正地交给前来的老兵。
“大个儿美女”复印完一批档案以后,把原件装入档案袋,然后抱起一摞档案袋往回送,又在档案库房里挑出一批新的档案,“大个儿美女”的歌声又从库房里传出来。“大个儿美女”又抱起成摞档案袋,穿梭于档案室和复印机之间,《咱当兵的人》歌声旋律回荡在这间办公室,回荡在老兵们的心中。
“大个儿美女”唱着歌从档案室里出来了,她怀抱着一摞档案袋迈着欢快的步伐,高跟鞋敲打着木地板仿佛是歌曲的拍节。青春的脚步,白色的羽绒服,进行曲节奏,动听的歌曲,美丽的倩影,在老兵们注视的目光下,在优美的歌声中,在这个平素里安静的档案科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张姐,今天咱们晚点下班,把手头的活干完了。”大个儿美女看见科长开会回来了说。
“好了,今天大伙都听你的。”科长看见这热烈的场面愉快地回答。
7、
冬天的白天很短,下午三点半办公室就开灯了,老兵们不再闲聊了,他们看着美女们忙碌着,美女们穿梭于档案室和复印机之间。复印机“翁翁”响着,复印完的老兵们手里拿着复印件并没有走。也许他们被美女们感动了,因为美女们不让他们再跑一趟;也许他们舍不得今天的场合,因为只有在这个场合才能讲出自己当兵的历史。老兵们排成两排等待着,每当复印完成一份,“大个儿美女”叫一个人的名字,老兵都答应“到!”然后走过去用双手接过那两份复印件,“大个儿美女”也用双手送过复印件,显得那么庄严庄重。
“饮马河。”“大个儿美女”喊我的名字。
“到!”我大声回答。
“大个儿美女“看见过去的人是我,马上冲着我笑了。“大个儿美女发”已经认识我了。我是上午来的最后一名,遭她白眼的人,碍事三次的人。也是把话题引到上甘岭的人,又是讲述唐山抗震英雄李玉林的人。
“大个儿美女”眼睛微微地眯缝着,嘴角弯弯地上翘,她的那一双美丽的大眼睛与我对视。“大个儿美女”用双手拿着复印件准备交给我,我也用双手去接。不过,“大个儿美女”却没有把双手伸过来,只要她把复印件给我,我就可以走,回到老兵那里。可她却不给我,她那双好看的眼睛注视着我,就是不把复印件给我。
档案科的办公室又一次安静下来了,是因为我和“大个儿美女”面对面的站着,她看着我,我望着她。屋子所有的老兵们也都看着我们俩。为什么呢?她不说,我不说,老兵们也不说,老兵们的心里跟我们俩的心里一样明白。静静地凝望,近在咫尺的等待,这一刻是那样的美妙,这一刻是那样的温馨,这一刻又是那样的动情。
“大个儿美女”之所以这样,也是因为她听了老兵们令人感动的故事,而我是这个故事的起头人,这些激动人心的故事,不仅让老兵记忆如新,也深深打动了美女们的心。如果没有今天老兵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刻,哪个老兵还能提起当年的战斗;如果没有今天老兵们复印档案的等待,哪个老兵还能讲起当兵的故事。美女们被老兵过去经历感动了,美女们也被老兵们参加过的战斗震撼了。美女们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
突然发生了变化,“大个儿美女”的双手缩回去了,本来已经拿起来的准备交给我的两张复印件又让她放在桌子上了。因为她知道,即使把复印件交给我,我也会跟所有的老兵最后一起走。
天已经黑了,马路上的路灯早已点亮了,而整个劳动大厦的灯光熄灭了,只有档案科的灯光还亮着,美女还在忙碌着。
老兵们舍不离去,老兵们不愿意离开这里。因为今生今世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日子,再也不会有这么多老兵们的聚会,只要离开这里,老兵们再也不能相见了,因为他们素不相识。只有在这里,只有在今天,只有在老兵们查找档案的特殊日子,他们是有过共同经历的人。即将分别的老兵们也激动了,满屋子的老兵互相握手、互致敬意,我和上甘岭老兵拥抱在一起。再见了,我们不会再见面了;再见了,这种场合也不会再有了,这是我们老兵们一次难得的聚会;这是我们老兵们一次幸福的回忆。再见了我的战友!再见了共和国的老兵!
每人手里都有两张复印件,只有我的两手空空,“大个儿美女”把最后一个人的复印件发下以后,在大伙的注目下又从桌上拿起我的两张复印件,庄重地走到我的面前双手交给我。我也伸出双手接过那两份富有情感的复印件。
“再见!共和国老兵!!!“大个儿美女”对我说。
“再见!共和国老兵!!!五位美女同时对大伙说。
作者简介:苏俊杰,男,辽宁葫芦岛人,1952年11月出生,锦西石化分公司退休工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曾在省、市报刊上发表过文学作品,八十年代辍笔下海经商。退休后创作之心不眠,拾笔复耕,历时八年创作出长篇小说四部共六十余万字《祖坟风水》、《家族兄弟》、《狭肝义胆》、《忠魂忠骨》。系纯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