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家卫国 精神永在
——致敬最可爱的人
作者 陈光
2020年11月6日下午,葫芦岛市影视家协会组织广大会员在新东北影城集中观看电影《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周年。
1950年,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朝战争,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把战火烧到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上。在危急关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1950年10月19日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同志率领下,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始了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
影片《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首次披露了许多未曾面世的真实历史影像和资料,还原了七十年前那场烽火硝烟,展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峥嵘历程。影片告诉我们,在这场战争中,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以及武器相对落后的志愿军赢得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这就是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人心所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曾使用简陋的武器夺取解放全中国的战争胜利,那么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对手,中国人民志愿军坚决地选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当我看到影片中战士们穿着单衣埋伏在冰天雪地的高原上,看到他们徒步追赶坦克,看到战士们用自己的身体滚过大河岸边的雷区,为冲锋大部队开道,我禁不住热泪盈眶,今年,也是我的父母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虽然他们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但往事并不如烟。
我的父亲陈树人,1927年生人,1946年参加革命,辽西军区医生兼教员。
我的母亲田枫,1928年生人,1946年参加革命,辽西军区卫生处药剂师。
父亲和母亲参加了1946年到1949年的解放战争,于1950年底把才一岁多的我托付给保姆,毅然跨过鸭绿江投身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去。 小时候常听父亲和母亲讲起他们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抢救伤员的一幕幕。
在朝鲜的那些日子里,敌人欺负我们没有飞机大炮,经常进行地毯式轰炸,行军途中头上不时有飞机盘旋轰炸,我们运送补给的汽车在路上跑着跑着就被炸弹击中,翻滚着掉进路边沟里,所到之处,满目苍痍。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前面是一群浴血奋战的将士,后面有一群默默守候在自己岗位的人,这些人就是战场上部队的医务工作人员,他们忍受着严寒,一次次将受伤的战士抬下战场,在相对安全的地方给受伤的战士进行抢救、止血、包扎。他们难得休息,因为前线源源不断送来受伤的战士。由于装备不足,有不少战士是枪伤和冻伤的混合伤,有的伤员高烧,化脓感染,必须截肢手术,父亲就曾给伤员手术一台接一台,从黄昏到天明。在1952年的一次运送伤员途中,由于过度劳累,父亲从马上摔下来,昏迷了好几天,胳膊尺骨和挠骨骨折,被定为二等伤残军人並随伤员一起回国。
父母回国后于1957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定居在安东市,即现在的丹东市。待我到了上学的年龄,父亲把我送到鸭绿江边的一所小学校——安东育才小学。
刚开始我很不习惯那里的生活,因为这是一所寄宿学校,一周才可以回一次家。教学有老师,生活方面有阿姨,因为孩子太小,有的同学尿床,有的同学想家大哭,老师阿姨都对孩子们百般照顾。后来我才知道,这里的同学大部分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的烈士子女,国家在鸭绿江边建起这座学校就是为了照顾这些烈士遗孤。
多年来,在葫芦岛辽建医院离休的父亲和在市医院离休的母亲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想回丹东看看,可父亲离休后一直返聘,没有空闲,母亲身体不好,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不久前,我专程来到丹东,想了却父母的心愿。我先去了当年我们居住的元宝山下的省委党校大院,当然已找不到当年记忆中的模样了。还去了父亲常带我们去玩的镇江山公园——现在叫锦江山公园。鸭绿江边最让人不能忘怀的育才小学也已经不见踪迹。后来我来到河口断桥,在彭德怀,毛岸英塑像前默哀,在断桥桥头向黄继光,邱少云等烈士致敬。我乘舟行驶在鸭绿江上,耳边响起的是我们那一代人永远难忘的乐曲: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烽烟滚滚唱英雄……‘’
我眼含热泪,心中默念:
致敬!我的父母!
致敬!最可爱的人!
致敬!我们的民族风骨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