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常志英)
一、核的“负”与“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即上个世纪的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代号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弹。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于战争中使用核武器。原子弹爆炸造成广岛市十几万居民、军人死亡,城市遭到毁灭性打击。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军方高层人员决策下的原子弹轰炸事件,加速了日本法西斯最后的毁灭,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尽早结束,作出了决定性贡献。用唯一一位参加了两次对日本实施原子弹轰炸的飞行员兼编队指挥员查尔斯·斯文尼的话说,“杜鲁门总统在进行各种选择时”,充分考虑了相应的背景,深刻认识了“我们所面临的敌人的本质”,因而认为“对日本进行原子轰炸是必要的”。历史,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查尔斯·斯文尼的“判断”和“结论”,但是,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我们必须说,美国对日投掷原子弹,目的是良好的,手段是糟糕的,因为,胜利,是以数十万人的生命和巨额财产的重大损失为代价而取得的。而且,两颗原子弹的爆炸,为广岛和长崎两座城市遗留了久远的辐射污染。从此,核,在人们心中投下了巨大浓重而挥之不去的阴影……
1949年9月22日,前苏联成功引爆原子弹。相继,英国、法国拥有了自己的核武器。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根据解密的资料,为了这颗原子弹的爆炸,中国一共花费了28亿人民币。 三年后的 1967年6月17日,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氢弹试验,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政策,有力地震慑了霸权主义,为国家的国防安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长治久安”作出了巨大贡献。显而易见,核能对军事、国防、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影响,是广泛而重大的。
核能除用于军事、国防、政治等领域外,在其他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如,核能供热是20世纪8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这是一种经济、安全、清洁的热源,而且是一种前途远大的核能利用方式,不仅可用于居民冬季采暖,也可用于工业供热。特别是高温气冷堆可以提供高温热源,能用于煤的气化、炼铁等耗热巨大的行业。核能不仅可以供热,还可以用来制冷,通过低温供热堆进行的制冷试验已成功。
核能是一种具有独特优越性的动力,因为它不需要空气助燃,所以核能可作为地下、水中和太空缺乏空气环境下的特殊动力;而且核能少耗料、高能量,是一种一次装料后可以长时间供能的特殊动力,所以核能可作为火箭、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的特殊动力。如1997年10月15日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卡西尼”号空间探测飞船,飞往土星,行程达35亿公里,采用了核动力。
核能由于其放射性,被应用于医学,形成了现代医学的一个分支——核医学。核技术在治疗恶性肿瘤上得到广泛应用,在放射治疗中,快中子治癌也取得了好的效果。
核能技术应用于农学,形成了核农学,常用的技术有核辐射育种等。
二、世界和中国核电的起步、发展暨葫芦岛徐大堡核电项目建设
核武器要求裂变效果越大能量越大越好,追求的是摧毁性,而核电站跟核武器恰恰相反,追求的是核反应的可控性,简单点说,就是利用核反应时产生的热能把冷却水气化,推动汽轮机发电。
纵观核能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历史,它不仅具有结束战争、震慑霸权的作用,其对国家建设乃至人类的长远发展所建立的功勋,都是巨大而不可估量的!1954年,前苏联奥布灵斯科核电站建成,它是世界上第一座向电网输电的实验性核电站。它的建成和并网发电,标志着人类和平利用核能时代的开始。此后,英、美等国也相继建成各种类型的核电站。到1960年,有5个国家建成20座核电站,装机容量1279兆瓦(电)。由于核浓缩技术的发展,到1966年,核能发电的成本已低于火力发电的成本。核能发电真正迈入实用阶段。1978年全世界22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运行的30兆瓦(电)以上的核电站反应堆已达200多座,总装机容量已达107776兆瓦(电)。80年代因化石能源短缺日益突出,核能发电的进展更快。到1991年,全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建成的核电机组为423套,总容量为3.275亿千瓦,其发电量占全世界总发电量的约16%。我国大陆1972年开始和平利用核能,80年代才动工兴建核电站。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30万千瓦(电)秦山核电站在 1991年12月15日 投入运行。大亚湾核电站于1987年开工,于1994年全部并网发电。我国首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建成发电,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实现了零的突破。标志着“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标志着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中国军转民、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使中国成为继美国、英国、法国、前苏联、加拿大、瑞典之后世界上第7个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说,秦山核电站被誉为“国之光荣”是很自然的,当之无愧的。秦山核电站于1994年4月投入商业运行,1995年7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秦山核电站在自2002年至2005年的第六、七、八个燃料循环内,分别连续满功率运行331天、443天和448天,连续三次刷新国内核电站运行的最好纪录。作为原型堆能够达到此记录在国际上也是罕见的。在2002年WANO性能指标综合指数评价中,秦山核电站提前达到世界压水堆核电站的中值水平。秦山核电站投入运行二十余年来,一直在安全稳定运行当中。
时至公元2006年 10月,在葫芦岛建市17周年之际,历史老人经过长期深沉的凝视和认真的权衡之后,将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拱手送给了正在逐梦路上迅跑奋进的葫芦岛,睿智果断的葫芦岛人,在审时度势之后,牢牢地把握住了它,于是,在葫芦岛市所辖的兴城海滨乡徐大堡村南侧海岸,“徐大堡核电站“的牌子”赫然挂出!同年,中核集团公司与辽宁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同开展核电建设的框架协议》,并成立了徐大堡核电项目筹建处。2008年10月,项目初可研究报告通过专家评审,2009年1月中核集团公司与辽宁省政府共同上报了项目建议书;翌年12月13日,取得国家发改委关于同意徐大堡核电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并将其作为重大项目,纳入国家能源局《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在有关各方的积极努力下,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28个专题报告、5个专项研究报告全部完成。2009年3月27日,由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中核辽宁核电有限公司,宣告正式成立。该公司全面负责徐大堡核电项目的建造、调试、运营和管理。中核辽宁核电有限公司的成立及其徐大堡核电站的建设,结束了葫芦岛没有核电的历史,掀开了葫芦岛能源建设乃至整个城市建设史上崭新的一页,对于葫芦岛的后续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作为葫芦岛的四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的能源电力,堪称是葫芦岛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但是,对于火力发电占主导地位的葫芦岛来说,发电燃料的大量消耗,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很显然,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这有违我们的初衷,这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发展核电项目,调整葫芦岛的能源结构,强化其支柱产业,使葫芦岛整个工业体系乃至整个葫芦岛的发展得到更好更有效更有力的支撑,就成了我们的首选和优选!同具有“双刃”功效的火力发电相比,同等功率条件下,核电站的燃料消耗量仅为火电站的十分之一,而且它不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这些污染物,所以我们说,核电,是一种难得的相对理想的清洁能源。具体而形象地说,徐大堡核电项目全部建成后,年提供500亿千瓦时以上的电力,与同等功率的火电站相比,徐大堡核电站六台机组年节约燃煤1834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5514万吨,相当于36万公顷森林一年的吸收量,每年将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约30万吨、氮氧化物约23万吨。如此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无论怎么说,都是葫芦岛的“福音”啊!
从选址角度说,徐大堡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核电厂址。由于地处连接东北和华北两大电网的“节点”地带,徐大堡核电项目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正如专家所评价的那样:“徐大堡是我国33年核电选址中沉淀下来的建站技术条件最好的。”所谓技术条件就是地震地质、取排水条件、人口密度、电网结构、气象大气扩散条件、航线距离这六个“从天到地”的条件,徐大堡不仅同时具备,而且比其他建成和在建的核电站都优越,可以说是自然选择了徐大堡。徐大堡核电站历经30多年梦想之后变成了现实,中核辽宁核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竹平说,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辽宁、葫芦岛和兴城巧遇了中国核电发展的历史节点。经过33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对能源的需求剧增,同时环境对能源的要求向绿色和清洁转向。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清洁能源水平还很低,如法国,核电占整个能源比重70%以上,而中国还不到2%,未来10年努力提升为4%—5%,因此说,更是历史选择了徐大堡。 徐大堡核电站是我省第二个核电项目,它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这一技术是目前最成熟的技术,其发生严重事故的概率均比第二代核电机组小100倍以上。
徐大堡核电站工程共规划容量为6X1250MWAP100核电机组,厂区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建设周期5年。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2X1250MW核电机组。整个工程总投资额约1000亿元,一期投资额200亿元以上。其中环保投资13.3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3.3%。截至目前,该项目是我市投资最大的项目。
三、徐大堡核电建设对本地区乃至更广阔地区经济的影响和拉动
徐大堡核电工程接入系统拟采用3回500千伏线路接入系统,出线经由辽西电网500千伏变电站最终送入辽宁中部电网。这对于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增加能源供给,带动“五点一线”发展,提高全省特别是葫芦岛电力工业装备水平,促进葫芦岛、辽宁乃至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促进投资环境优化、环渤海经济带建设等意义重大。此外,辽宁徐大堡核电站地处华北电网与东北电网的结合部,对于优化电网结构,保障两大区域电网安全供电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大家知道,徐大堡核电站所隶属的行政区兴城市,目前主要是靠旅游产业来带动本地经济发展,但弊端就是每年只有旅游旺季那一个季度比较红火,造成兴城市的发展面临很大困扰,那么,现在核电项目上马后,这对兴城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我们认为,核电站的建成会带动兴城市本地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核电站的上千员工,上万的施工单位建设者也都需要本地提供他们的吃穿住行,并且也需要庞大的本地用工人员。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大量高收入人口的流入会让商家感觉生意好做了。并且徐大堡核电站建成投产之后,每年利税20亿左右,目前兴城年税收在10亿左右。富余的财政收入可以让政府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福利待遇提升,受惠的将是每一位本地人。这对于曾主要靠旅游产业来带动本地经济发展的兴城来说,无疑是新增了一个巨大而稳定的动力源!
关于徐大堡核电建设对本地区经济的影响和拉动,我们还可以列举实例来加以说明。中核辽宁核电有限公司党群部主任曲先良介绍,徐大堡核电前期的外围建设中,省内和葫芦岛、兴城的施工企业有47个参与了,到目前为止的5.5亿元工程施工中,其中4.1亿元是这些施工单位承建的。因为,公司确立了在符合核安全要求、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同等条件优先选择本地供方的原则,而这仅仅是工程的开始。内部工程正式施工后,将需要大量施工企业和服务性企业以及制造企业。工程结束,电站并网发电后,在今后几十年的时间里不仅为地方上缴税金,还会带动周边农民进入到为厂区提供衣食住行服务中来。为使核电站的建设顺利进行,中核辽宁核电有限公司在滨海大道建设中投资1.64亿元。所以说,徐大堡核电站的建设尤其是建成投产,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都将融为一处,今后的几十年将是共生共赢。
四、徐大堡核电项目的安全性有充分保障
安全是核电建设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有人谈“核”色变,蔡竹平解释说,安全问题不外乎两方面,一是核燃料泄漏,二是核辐射。现在核电技术尤其是安全技术早已经不是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出事时的水平。反应堆有四道屏障,足以有效防止核燃料泄漏,也不会像人们想象得那样会发生爆炸。蔡竹平举例说,核电站反应堆的核结构特性与原子弹完全不同,虽然都是以铀—235为原料,但是铀的富集度一个是3%,一个是90%以上的高浓铀,就如同啤酒与白酒酒精含量不一样,啤酒是无法点燃的,何况原子弹需要复杂精密的引爆系统。
辐射就更无需担忧。但蔡竹平还是举例说明辐射问题,大自然中所有物质都有辐射,但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在核电站工作一年的辐射强度还不及坐一小时飞机带来的辐射高,所以根本无需担心核电站的安全问题。而核电站周边居民生活接收的辐射量,不会比在家看电视或使用手机的辐射量大,不会对民众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核电建设一次性投入资金之所以这么大,就是因为核电安全技术指标越来越高,这种能源建设越安全技术含量就越高,投资也就越大。
毋庸讳言,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以来,人们的恐“核”心理进一步“升温”,徐大堡核电项目也因此缓建。但缓建并非不建,而是为了更好、更有把握、更具信心地建设,建而更能确保安全!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葫芦岛(徐大堡)不是福岛,与发生严重核泄露的日本福岛相比,有着许多方面的不同。要言之,一是徐大堡核电站所采用的第三代核电技术远比福岛先进;二是徐大堡所具备的地质条件、地理环境,远比福岛优越。
从某种意义上说,技术安全是核电安全的根本保障。我国核电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在就核电安全问题回答记者时说:安全性是我国“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的基石,“华龙一号”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安全和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具体说来,“华龙一号”反应堆采用了177堆芯,不仅可使发电功率得到提升,也降低了堆芯线功率密度,提高了安全性;还采用能动加非能动两种形式的安全系统。一旦出现事故,即使断电,也能保证核安全。
针对普遍关注的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发生原因,辽宁核电公司徐力总经理分析指出,由于福岛核电站地处地震断裂带,设计建造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技术落后,设备陈旧老化,加之遭遇强烈地震叠加海啸所以出现了安全事故。但徐大堡核电站完全不会发生与福岛相同的事故,中国核能行业协会评价徐大堡核电厂址是中国三十多年来沉淀下来的最好厂址之一。
五、葫芦岛已具备核电建设发展扎实的思想基础和工作条件
徐大堡核电项目公众沟通工作,是整个全局工作的重要前提、重要基础和重要一环。作为与公众沟通的实施主体,葫芦岛市与核电项目实施相关的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分工合作、提前谋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环节沟通,保障好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各项权利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
而作为徐大堡核电项目建设的“甲方”, 辽宁核电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建立公众沟通工作机制,努力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并在此方面创造积累了先进经验。为了强化公众沟通的组织保障,公司成立了公众宣传科,组建了科普宣传组等五个工作小组,公司16个处室全面参与科普宣传,300余名员工全员参与科普宣传,为公众沟通、公众宣传做好了全方位保障。辽宁核电还借助地方行政、社团、行业的优势力量,发动各渠道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以“科普十进”实现全覆盖,创造性地开展了科普宣传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从2009年至今,辽核已累计开展科普讲座、参观等各类科普专项活动共计341项。此外,辽宁核电还充分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进行宣传,开辟了官微等电子网络平台。经统计,自2013年初辽核新浪官方微博和徐大堡核电社区成立至今,博文曝光量达2000多万次,论坛浏览量85万次,用户3万余人。同时,辽宁核电还坚持文化搭台,结合葫芦岛本地传说故事,创作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五个一”科普文化作品。总之,通过数年一以贯之的一系列努力,辽宁核电使葫芦岛282万人民逐步认识了解了核电,公众接受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10年全面开展沟通工作前的60.9%上升到2013年的97.5%。由于工作成效突出,辽核的公众沟通工作获得了中电联管理创新优秀奖,国家环保部也给予高度评价,并认为可以作为核电公众沟通样板示范单位。
从徐大堡核电项目筹备、立项到批准建设,迄今已十余年。期间,尽管葫芦岛市委、市府几经更迭,人事几番代谢,但是,葫芦岛市全力做好核电项目的服务工作,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同时,与国家有关单位、中核辽宁核电有限公司紧密合作,积极协调,努力推进项目全面建设,为葫芦岛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不变。具体说来,是做到“三个不变”:一是支持徐大堡项目建设发展的力度不变。鉴于国家有关部门、单位,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徐大堡核电项目,葫芦岛历届市委、市政府,以及基层相关组织、单位,都坚决拥护执行相关决策部署,一如既往支持徐大堡核电项目建设发展,为其创造各种必要、有利条件;二是以大项目拉动葫芦岛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不变。中核集团选择徐大堡厂址作为核电建设的基地是对葫芦岛的厚爱,葫芦岛决不能辜负这种厚爱,葫芦岛必须把这一天赐机缘努力转化为推动葫芦岛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徐大堡核电项目作为葫芦岛市的旗舰项目,对缓解能源供给压力、增加税收、扩大就业、拉动设备制造业、服务业等各方面发展都将产生巨大作用。既然目标已经确定,许多相关工作已不同程度展开,那么,就要切实把大事做好,把好事做扎实,把实事做得更有成效。三是坚信国家发展核电的政策不变。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这是中央的既定方针,葫芦岛不能因其他国家的老旧机组出问题就在发展核电上因噎废食,正如人类不会因为担心航天飞机的爆炸而停止探索宇宙的脚步,所以大家要坚定信心,以科学的发展眼光看待问题,不能因为日本福岛核电事故而停止徐大堡核电项目的进展,相反要以此为鉴,更加扎实工作,提高各项工作水平,建设一座更加安全高效的核电站,为葫芦岛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历史把建设发展核电的宝贵机遇,给予了年轻美丽的滨城葫芦岛,葫芦岛人十分珍惜这一难得的历史馈赠,正与辽宁核电人同心协力,为把历史机遇化为历史辉煌,进行着艰辛而又具有创造性的努力。毫无疑问,核电项目的全面建成,将使葫芦岛发生历史性的改变!据此,我们是否可以作出这样的设想:物质之核,倘与植根于葫芦岛这片沃土的厚重的历史文化、光荣的革命光荣传统和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凝聚而成的精神之“核”,来一次科学“对撞”并融合,那么,它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对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对于沿海经济强市的建设,对于全面小康的实现,不是更具“催化”和促进作用吗?
如果我们把年轻的海滨城市葫芦岛,喻为一艘正劈波斩浪驶向理想彼岸的艨艟巨舰,那么,核电,就是其巨大强劲、持续稳定、安全高效的动力源泉! 有了核电的驱动,“葫芦岛号”凭借刚刚上涨的“江边春水”,无疑将以“一毛轻”的速度,在追逐美丽中国梦的航线上奋勇前行了!
祝福徐大堡核电!祝福核电强力推动下的美丽的葫芦岛!
作者常志英简介:
常志英,理论、文学作家、笔名苏子门生,1955年6月出生辽宁锦西。先后毕业于大连海运学院和辽宁大学。曾做过知青,工人、船员,党群机关干部,2016年从市委宣传部副县级领导岗位退休。
著有《清斋淡句》诗集。